……在六枝的梭嘎乡,关岭的花江,毕节织金的官寨乡等穷村僻壤,我们惊讶的发现,贵州最具智慧与想象力的传统苗族纹样设计和最具创造力的画蜡技巧,他们对于数学、几何的计算方式,对于九宫格、小方格、X形、米形的科学计算和巧妙运用,实在令人震撼和佩服,那些像剌绣一样精细的黔西南蜡染图案可堪称世界第一。
贵州大角苗工艺美术研究所
信息资料室
传承中的智慧
苗族蜡染纹样的结构与绘制程序
一.缘起
从2013年开始,五次带学生赴西南地区进行民族服饰技艺田野考察,主要考察蜡染、枫香染、粘膏染的纹样结构及绘制方法,也请贵州苗族妇女来学校教学生画过蜡染。收获很多,每一次考察也是沉淀内心浮躁、收心、修心的过程。以恭敬、谦卑的态度向乡村妇女学习,以手艺的设计价值为基本线索,研究传统造物的思想与方法,了解民间技艺与乡村生活的关系,感受想象的力量与手艺的智巧。
感叹于贵州苗族妇女绘制蜡染纹样的手艺与创造力!让研究生用铅笔临摹这些漂亮的蜡染纹样,可是常常画不准或出错,颇感吃力。为什么学过美术的研究生比不过一个乡村不识字的妇女?我想可能是对传统纹样不理解导致的,到当地去看看并动手体验吧,去了解一下乡村的妇女如何完成这些结构精巧的古老纹样吧。
与老纹样相比,新纹样少了些规矩,更加随意自由,多为具象的花鸟类型,想怎么画都行,自然不如流传下来的老纹样耐看。我喜欢老纹样,结构严谨有序,与数理和规矩有关,纹样大多互为图底,讲究图形之间的张力与平衡。如果没有人教授,一时不知如何下笔,很难画出来。带着疑问,我们要求当地妇女画老纹样给我们看。
边画边聊。得知女孩子大多七、八岁时学先学刺绣,学数纱绣,这是根据平纹布的纹理,数着纱线的根数进行刺绣的一种方法,多为几何纹样。学习数纱绣可以帮助理解和掌握经纬纱的垂直、水平方向,以及错位形成的斜向之间的关系,数纱绣纹样的变化就是在这几个方向构成的”米”字形结构中完成的。几年下来,有一定的理解了,到十五、六岁才开始学习画蜡,她们称”点蜡”,因为点蜡也是按照”米”字形结构来完成的。
二.程序化使纹样简单易学
老的纹样复杂多变。什么样的纹样放在衣服上?什么样的纹样放在裙子或背扇上?都有讲究,不能乱来。一般是母亲教女儿,从最简单、最基础的开始学习,完全按照前人传下来的方法和程序来学,只有不改变才能传承下去。年轻女孩先按部就班地学习,长时间的模仿、约束、磨练,所产生的敬畏与谦卑的态度,是做好这门手艺的关键。不管多么复杂的纹样,按照传下来的方式做就变得简单易学了。
例一:在六枝特区梭戛乡高兴村一组(苗族)杨云珍家采访。
杨云珍今年14岁,初二,学习画蜡两年了,即便嘴上说不喜欢画蜡和刺绣,但依然兢兢业业地在学习模仿。
以下是杨云珍跟母亲学习的一个简单蜡染纹样的步骤:
顺着布的经纬线,用指甲在布上划出水平、垂直方向的线,压痕形成许多小方格。
在相邻的四个方格中,先画一个由点组成的”X”图形,然后再依次画出多个”X”图形。
在”X”之间的空白处填充由四个点组成的小花朵,形成图和底关系非常好的适合纹样。
在图形外围画两个方框,用短线条填充方框间的空白,一个完整的纹样就画完了。
虽然初学画得生涩笨拙,但基本框架结构在那儿约束着,大关系看上去还是不错的,画出来的效果也有模有样。这是先人留下的有效的、可传授的方法,按照程序来画,把复杂的纹样拆解成部件,然后组合,易于理解和掌握,画起来就变得容易了。好的效果会使初学者产生喜悦和成就感,也是激励初学者继续画下去的动力。以前每个妇女结婚后必须负责这个家庭成员的穿衣问题,方法简单易学,门槛低,这很重要。入门以后,在熟练和精进中是可以再达到更高的境界的。
杨云珍的妈妈熊国秀教女儿画的是她们的基础纹样。这是妈妈画的成品,这是基础纹样在衣服袖子上的纹样变化。
步骤矢量图 绘制:谢菲
上衣袖子蜡染纹样
在妈妈画完一个比较难的纹样后,我们请她再画一些常用的、简单一点的纹样,她很快就画好了下面这个纹样。
熊国秀绘制的常用基础纹样
步骤矢量图 绘制:谢菲
在方格结构中有选择性地填充,组成对称相连的菱形,每一小方格填充的形状有些变化,由”正方形”、”扇形”、”树叶形”形成有趣的变化,每种图形的顶端部分要充满方格的顶部,保证每个单位的最大值统一,在秩序中寻求变化,近看具有丰富的细节与美感,远观则富有节奏与韵律,这就是传统纹样的魅力。
例二:在毕节市织金县官寨乡屯上村中寨组(苗族),26岁的马嫣家采访。
马嫣学习点蜡两年左右,别的女孩由母亲传授点蜡技艺,但她小时候喜欢读书,十几岁的时候没有学点蜡。嫁人后在家教养孩子,得空才跟婆婆学习点蜡,主要给自家人做衣服用,有人买的话也会卖。
织金的蜡染以精细闻名。这里例举的是马嫣绘制”拉链形花边”的步骤:马嫣先用指甲在布上划了多排间距为2毫米的道子。然后在预定的位置上用蜡画了两条辅助的细线,接着在中间画一排连续的短线,再在短线的上排错位并空一格画短线,下排与上排一样,也错位并空一格画短线,共画三排短线就成了”拉链形花边”。当然画两排也行,很简单。
例三:在关岭县麻龙村上寨组(苗族)63岁的杨银秀家采访。
杨银秀从十多岁开始学点蜡,成年后很少画了,直到三年前出车祸摔断了腿,不能出去打工才再开始重新点蜡,画成后卖给不会画的村民,也能补贴一些家用。
杨银秀绘制蜡染裙子中间纹样的步骤:
用指甲掐出对折中线,比着三角板,用大拇指的指甲划出一排与中线成45°的斜线,再画与之垂直交叉的另一排斜线,两排斜线形成菱形网格。
以菱形交点为中心点,画出多个小正方形,先画每个正方形的垂直线,旋转布料90°后再画水平线,流水作业形成小正方形。竖着画比较顺手,线也容易保持平行,这样快捷、省力、准确性高;也可以尽量减少布料的旋转,因为布料较大不方便转来转去;约6米长的裙料,绘制时,长出的部分会卷起来。
之后用45°斜直线连接这些正方形。
在画好的图形外加两圈轮廓线。
沿着轮廓线外围装饰两圈小点点。
的”三叶形”图形里,画”十”字纹,边缘的空白处只需画出垂直线,再用小点装饰这些刚画的线。最后,在最先画的小正方形内画出黑白分明的九宫格。我们把画好的布片拿回来后,发现中间下方有一边缘处的一条的垂直线上漏画了装饰的小点,也许是忘了,也许是有意为之,画的过程是随意而任性的,这并不难看,也不影响大关系,纹样生动、有变化。
步骤矢量图 绘制:谢菲
看似复杂的纹样,被程序分解成简单易学的步骤,在简单的骨架上,分层次绘制,使纹样变得丰满漂亮。先人的智慧真的是令我们折服啊!
例四:在丹寨县扬武镇排倒村(苗族)81岁的罗云芬家采访。
因为我们听不懂对方说的话,无法采访。跟附近小卖部的人打听,知道老人家画的蜡染会卖到农村合作社,那儿收购了也许再卖给别人吧。我们请罗云芬老人画了”太阳花”和”万字纹”,这是上衣袖子上的纹样。
袖子上的蜡染纹样
罗云芬老人画太阳花的步骤:
先将一块长方形白布对折,之后在对角线方向再对折,用指甲压实折痕,打开后布上有三条呈放射状的直线。用废旧手电筒上的一个圆环扣在白布上,用力拍压,在布边中心处印出一个半圆和围绕着它的四个圆。
在布边的半圆形处划线,顺着刚才的对角线折痕,在半圆形中画两条相交的线,填蜡。然后在半圆形外圈又画了一个内有小点的边框。
在另一边也对称画上漩涡状圆圈,直到画满。在漩涡外画月牙状图形,两边对称。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有让老人按步骤画全,明白过程了,就让老人画我们想看的下一步了。
罗云芬老人画”万字纹”的步骤:
在两条平行线间,先画出五条依次缩短的一组平行线。布料旋转90°,画出四条依次缩短且与上组线垂直相连的另一组平行线。再次将布料旋转90°,画出另一组平行直线。
第三次将布料旋转90°,这次要画出七条平行直线,外侧的三条是下一个连续的万字纹的开始。在围合的方框中心,画出”十”字纹,之后以一个三折的回纹连接直线和十字纹末端,每画一个三折的回纹,都要旋转布料90°(因为布料较小,转动方便),直至画完四个。再重复画下一个”万字纹”。
“万字纹”步骤矢量图 绘制:谢菲
同一方向的线条成组画,再旋转布料。简化了步骤,提高了效率,线条间的平行关系更加精准。把图形拆散成模块,便于理解结构,也不会看得眼花头晕数不清数。即使一边画、一边带孩子、一边喂鸡、一边聊天都不会画错。
例五:在六枝特区新窑乡桥梁村牛场坝组(苗族)王兴玉家中采访。
我们抵达时寨子后,四处询问,找到了正在将染好的布去蜡的人家,我们来到了王兴玉家中。王兴玉正在画裙子上的蜡染纹样,横条纹的蜡染纹样,看似简单,其实每个条纹的宽度和顺序都是有讲究的,不能搞错。宽窄不同的长长的直线中间,穿插着旋涡纹和锯齿纹,最有特点的是靠下摆处的纹样,是一组一组方形纹样的变化。
裙子蜡染绘制
在王兴玉的笔下,造型不同的纹样丰富有趣。
先人流传下来的方法能轻松把握结构,每一个绘画元素都依附于结构,层次分明,不易出错。仔细观察这些纹样,都是从”九宫格” 、”米字格”的结构中变化而来的。
以米字格结构绘制的纹样矢量图示意 绘制:谢菲
三.九宫格、米字格的结构与变化
观看这些老纹样,我们可以感知纹样中的”规矩”,通过观看蜡染的绘制过程,发现很多老的蜡染纹样骨架大多为方形、菱形,再加上对角线的基本结构,也就是”九宫格”、”米字格”的基本结构。纹样在框架约束中形成规律,并可变化出丰富多采的纹样组合。
六枝特区梭戛乡苗族上衣袖子蜡染纹样
关岭县花江镇普利乡东关四组苗族上衣蜡染纹样
丹寨县扬武镇排倒村苗族被单蜡染纹样
四.结论
“九宫格”、 “米字格”是从织物的结构演变而来的,织物的花纹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很大。雷圭元先生说:我们把几何图案的花纹称之为”组织”,其来源于丝织品是无疑的,世代相传成为一种图案格式,并应用到各种装饰领域,成为中国与西方截然不同的结构与格局。苗族蜡染的纹样就是这种格局的产物,各种比例、形式,配合简单圆点、圆圈、扇形、方形、三角形、锯齿形等组合,可以让纹样发展为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组合变化万千。不同的图形统一在严谨、有理、有序的结构中,达到统一与变化相结合的美。
好的设计是持续使用的结果。每一块手工完成的蜡染纹样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相同的主题也表现得风格多样,这既与地理环境、习俗和民族文化相关,也与绘制的工具、材料和程序相关,更为重要的是,与每一位手作妇女的独特体会和感悟相关,纹样是群体沿袭与个人观察的互动结果,透过纹样我们看见的是中国乡村妇女的聪慧与辛劳。这不是过往的故事,今天在西南部的山区,在中国乡村的很多角落,依然可以见到她们劳作的身影,我们屡屡见过极高艺术天分的妇女以及她们以自己的双手所维系的清贫而体面的乡村生活。即使在物质匮乏、生活原始的环境中,追求美、品质、变化依然是人的本能,唯其如此,才能让单调的劳作摆脱乏味与沉闷,让审美的愉悦像每日的阳光一样照进寻常的平淡生活。
转载:贺阳 民族服饰博物馆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