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溪蛮丛笑》中记载“点蜡幔”的制作方法是仿照铜鼓纹样刻板,用蜡印在布上,再入靛浸染;南宋时《岭外代答》描述的“徭斑布”是采用镂有细花的木板二块夹住布帛,然后将熔化的蜡液灌入镂空的部位,再经染煮后得到的;清代的《贵州通志》记载的蜡染工艺是先用熔化的蜡在白布上绘出花纹,浸入靛缸,然后去蜡显花。由以上文献记载可以看出,这几种蜡染方法虽然不同,但其基本原理都是蜡防染色。现在所说的贵州蜡染,通常不包括蜡染生产方式,而仅指以蜡或树脂作为防染剂的手绘花纹的蜡染花布。
虽然蜡染包括绘、染、煮等过程,较为繁琐,但比起印染工艺,蜡染更为灵活机动,随时可作;比起扎染,蜡染图案丰富,而且富于变化,更能表现制作者的喜好和聪明才智。而且,蜡染还可以按照衣服的需要“量体裁衣”,将布剪裁成大小不同的幅面,然后根据穿用者的年龄层次、性格特征、个人爱好安排合适的纹样。
贵州民族妇女只需几把铜片制作的蜡刀(在没有铜片之前用竹签或者竹刀),还有蜡(蜜蜡、树脂或石蜡)、熔蜡的瓷碗、保温的炭盆、承托布的木板、染料(蓝靛)、染缸、洗练过的白布(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织物)、浆布的魔芋浆或者白芨浆,然后用稻草、竹片当尺子,用竹筒作圆规,或剪花鸟纸样在布上摆图案,或用针尖、指甲在布上指定位置,就可以制作精美的蜡染了。